Child Room公告
感謝願意分享文章的各位版大.幼兒早期教育推廣園地.各大報章雜誌.***

目前分類:嬰幼兒 常見 & 罕見 問題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睡不足18小時 多因噪音尿布濕 餓了

2012年09月05日 【蔡明樺╱台北報導】
寶寶睡不飽,恐影響腦部發育。最新調查顯示,台灣出生一個月內新生兒,每四人僅一人每天睡足十八小時,「失眠寶寶」比率近八成。醫師說,新生兒每天睡足十八小時,有助腦細胞修復、生長,對身體機能發育也有幫助,三歲以下嬰幼兒長期睡不飽,恐長不高、吃不胖,不利腦部發育。
 

 

昨公布的零到三歲寶寶睡眠行為調查顯示,台灣一個月內的新生兒每天平均僅睡十四點五小時,七到十二個月寶寶睡十二點五小時,一歲到三歲幼兒睡十一到十二小時,均較國外研究的每天睡眠建議值,少一到三點五小時。

 

半夜醒超過兩次

參與調查的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黃正宏說,三歲以下嬰幼兒腦部發育速度居各器官之冠,睡眠有助腦細胞發育、生長。調查顯示,逾六成新生兒半夜醒來超過兩次,造成寶寶失眠的前三名原因依序為噪音、尿布濕和肚子餓。

文章標籤

Rumi 宅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04月13日

 寶貝怎麼一直睡覺?(設計對白)

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醫師指出,許多心、肺、腦血管等系統性疾病與秋冬流行的流感,之所以會演變成重症,常是病患一開始漫不經心、忽略就醫所致,提醒在初有癥候時即多點警覺、及時治療,可避免病症惡化;

而最近腸病毒疫情升溫,家有學齡前幼兒的家長,應留意孩子有無嗜睡、吃不下、嘔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以免輕忽造成嚴重併發症。

 報導╱林明佳 攝影╱陳逸宏

提醒你

文章標籤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解新手爸媽3迷思

2011年 11月22日

【美容組╱台北報導】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除了迎接新生兒的興奮,更多了第1次照顧新生兒的緊張與照護迷思,這次我們採訪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與護理師黃資裡,針對新手爸媽最常有的照護迷思,包括新生兒常見的尿布疹、睡姿等問題一一給予正解。


 

迷思1
Q 趴睡能讓小寶貝的頭形更好看,也可使五官更立體?

 

Rumi 宅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

聽說小朋友發燒時,幫他身體擦拭酒精、貼退熱貼可有助退燒,這是真的嗎?另喝加鹽的沙士也可緩解喉嚨痛嗎?

A

發燒是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系統受外來感染或內在系統變化的直接反應,在身體擦試酒精與貼退熱貼,都只是以外在方式傳導散熱,沒有實質的退燒效果,反而是酒精散熱太快,可能對小朋友有危險,因此要退燒仍建議服用退燒藥。

可多喝溫開水

一般民眾認為喝加鹽沙士,對喉嚨有殺菌效果、緩解喉嚨痛,其實這也無實證,應就醫診治;發燒、感冒時應多補充水份,可多喝溫開水,如果合併有腹瀉、嘔吐情形,可經由醫生評估,調配碳水化合物比重適當的口服點滴,或自行適量補充運動飲料,以利補充流失的水份與電解質。

 

諮詢專家: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
採訪整理:記者高子航

Rumi 宅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粉領頭髮油 老人臉紅 都是症狀

 

2011年 11月14日

 

【甯瑋瑜╱台北報導】

據國內首篇大規模脂漏性皮膚炎盛行率調查,一歲以下嬰兒、二十多歲上班族、七十多歲老人是發病三大高峰。

患者頭皮、臉、胸口等處反覆發紅、冒皮屑,家長常被質疑沒照顧好寶寶,粉領族難上妝、被誤會不洗頭,老闆遭誤認白天上班就喝酒。

醫師提醒此病應就醫確診,自行用藥或抗屑洗髮精恐惡化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伯元使用健保資料庫百萬人抽樣檔,分析二○○五年與二○○六年脂漏性皮膚炎患者,發現三大發病高峰,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強保濕 剪短指甲戴手套

 

2011年 11月14日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近日一名6個月大男嬰,因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很癢常亂抓,結果腋下抓出傷口,還惡化成2.5×2.5cm的膿瘍,合併高燒到40℃,經住院投抗生素、開刀清創才康復,提醒家長若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應幫孩子做好保濕、避開過敏原,另可剪指甲、戴手套,減少因搔癢亂抓受傷。

 報導╱林明佳、張雅淳 攝影╱陳逸宏

盧英仁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疾病,與遺傳有關,多在嬰兒1~3個月大開始發病,症狀包括皮膚奇癢、乾燥、發紅、脫皮等,全身都可能發生。

由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皮膚非常敏感,洗完澡後應塗抹乳液保濕,並避開環境中的刺激原,如毛料衣服、尼龍產品、地毯等,同時避免食用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蝦蟹、堅果、巧克力等。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11月12日 

 

心理師蘇敬文指出,過動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為3~5%,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大、衝動控制力差等,但不用在孩子還小時就擔心,因過動症在4、5歲後才觀察得出來,因年紀小的嬰幼兒心智尚不成熟,加上有想探索外在世界的本能,對事物有廣泛好奇心,專注力自然不持久,隨年齡增長,專注力維持時間會變長。

 

增加活動量多提醒

 

蘇敬文心理師建議,

較活潑的孩子可多做動態活動如打球、游泳等,消耗過剩精力後,再做靜態活動如看書,較坐得住,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10月29日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川崎氏症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又以2歲以下幼兒最常見,佔全部病例一半,且台灣小朋友的盛行率僅次於日本,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每年、每十萬名5歲以下兒童約有50例,由於川崎氏症常被誤診為感冒,實際數字可能不止,而且患川崎氏症若延誤就醫,容易侵犯全身的中小型血管,引起冠狀動脈瘤、腦膜炎等心血管的併發症,嚴重甚至可猝死,提醒家長勿輕忽。

 

症狀易跟感冒混淆

盧英仁醫師指出,最近1個月收治兩名患有川崎氏症、皆1歲左右的男童,一名高燒到40℃合併眼睛結膜出血、喉嚨紅腫症狀,被它院誤診為腺病毒,服用退燒藥一直沒改善,住院治療時發燒已超過10天,且手腳還出現紅疹、微腫脹和脫皮的症狀,經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男童心臟已產生0.5公分的冠狀動脈瘤,趕緊以抗凝血藥物治療,避免動脈瘤繼續擴大,目前男童已出院,不過仍需長期追蹤服藥控制;

另名男童也有相似症狀,不過家人警覺性較高,發燒5天便覺不對勁趕緊就醫,由於正處急性期,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已快出院。

 
盧英仁醫師指出,目前引起川崎氏症的原因尚不清楚,提醒家長,若孩童的高燒超過39、40℃,且持續5天以上,加上下列5項症狀中有4項符合,很可能是患有川崎氏症,最好趕緊送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10月28日【甯瑋瑜╱台北報導】

預防嬰兒猝死症,美國兒科醫學會上周發布最新一歲以下嬰兒睡眠指引,指寶寶一出生應仰睡,

勿側睡、趴睡,新指引更明確指寶寶應與大人同房、但不同床,要常規打疫苗,且不建議使用柵欄

可升降的嬰兒床。


衛生署表示,將跟進此指引,並納入明年新版兒童健康手冊,提醒家長注意。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嬰肚脹如排球 乳糖不耐症惹禍

 

2011年 10月11日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近日收治一名1個多月大的女嬰,因肚子鼓脹大到像顆排球,皮膚還冒出青筋,宛如懷了「鬼胎」,父母著急地帶來就醫。

經詢問了解女嬰從出生就一直喝母乳,且長期有肚子脹情形,每天解高達10次以上的水便,驗大便檢查確定為乳糖不耐症。

 

被誤診為腸胃炎

 

該名女嬰在別家醫院就醫時,一直被誤診為腸胃炎,每吃完止瀉整腸藥物,就稍微改善,但一中斷又開始腹脹、拉水便。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常重複同一動作 恐自閉

 

2011年 10月17日

 

Q:1歲半的女兒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且常自己玩玩具,有可能是自閉症嗎?

 

A:1歲半的孩子,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有很多種原因,除自閉症外,還有可能是有聽力障礙等問題,建議要就醫評估。

自閉症的孩子,主要是在於不會與人溝通,家長可以觀察,若平常叫孩子的名字,孩子卻沒有反應,或是對於同伴間對話、嬉戲都無回應,即應特別留心。

 

就醫評估治療

至於孩子常自己玩玩具,這也可能僅是孩子不想跟父母玩,要觀察是否為自閉症,可觀察孩子是否經常重複玩某樣東西,例如不斷玩檢測小車子的遊戲,或一直重複某個動作。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搶救學齡前 惡視力 

 

滿3歲做篩檢 避免用眼過度

  

2011年 10月20日

 

根據日前北市衛生局公布去年針對4萬多名4~7歲學齡前兒童,做的整合性社區篩檢發現,視力異常兒童達7660位,以散光、近視最多,各佔45.3%和26.3%。

眼科主任王司宏醫師表示,學齡前是預防近視和治療斜、弱視的重要階段,建議當孩子滿3歲時就應帶至眼科檢查,日常也應奠定孩子正確的用眼習慣,包括避免用眼太久、姿勢端正,以免年紀輕輕就視力惡化,未來容易演變成高度近視。

 報導╱林明佳 攝影╱施偉平

王司宏主任表示,散光跟先天遺傳較有關,斜視、弱視也主要受先天影響,至於近視跟先天遺傳、後天用眼習慣不良都有關,提醒家長應重視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結果,一旦檢查出有視力問題,應遵從醫囑定期帶孩子至眼科追蹤、治療;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娃滿2歲再斷奶 可降慢性病風險

2011年 10月21日

 

Q:女兒快滿6個月,該如何準備副食品,約多大可斷奶?

 

A:「寶寶滿6個月,母乳便不營養」是錯誤觀念,母乳仍營養,只是佔飲食比重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喝母奶到2歲。

母乳富含對抗感染的抗體,並可抗發炎,降低日後慢性病風險

持續哺乳也降低媽媽乳癌與卵巢癌風險。隨寶寶攝取副食品種類與量的增加,奶量會逐漸減少。

 

副食選當季食材

 

寶寶透過副食品,攝取多樣營養食物,練習咀嚼與手眼協調。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歲以下幼兒 8成曾罹中耳炎

發燒摳耳宜就醫 可打疫苗預防

2011年 09月19日  

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疾病,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表示,6歲以下幼童因耳咽管較成人短且水平,感冒、擤鼻涕或大哭時易讓病菌或鼻咽分泌物倒流至中耳,使中耳感染發炎,據研究指出,台灣3歲以下幼兒至少8成曾得過1次中耳炎,而中耳炎症狀似感冒,家長若沒注意及早治療,使發炎擴散、傷及內耳,嚴重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受損。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攝影╱楊明龍

感冒是引發中耳炎的主要原因,盧英仁主任指出,引發中耳炎的病菌有肺炎鏈球菌、噬血桿菌等,台灣5歲以下幼童約2~3成鼻咽部有肺炎鏈球菌寄生,感冒、免疫力降低時,病菌易經耳咽管進入中耳導致發炎。

呼吸道過敏或常平躺喝奶的小孩,也會因鼻咽分泌物、奶水等液體倒流堆積在中耳而誘發中耳炎,除用抗生素治療,也可施打具預防作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據國外研究指出,此疫苗針對引發中耳炎的任何病菌,能降低33.6%發生率。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頸長紅疹 勿擦凡士林

2011年 09月20日  

Q.5個多月大兒子超會流口水,脖子有點狀紅疹,可抹凡士林改善嗎?

A.口水有酵素與食物,停留太久確實會刺激皮膚出現紅疹,但口水引起的濕疹與皮膚炎位置多在嘴巴周圍,除非是大量口水接觸脖子。
頸部有紅疹,應非口水所致,而可能是汗疹或對磨疹,另要考量的是念珠菌感染等發炎性疾病。

洗澡後擦痱子粉

嬰兒脖子短,加上溫濕度調節尚未發育完全,大量出汗與悶熱環境,可能出現汗疹;另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等皺折處,更易悶熱、摩擦,出現對磨疹。家長應讓寶寶穿透氣衣物,並以電扇、空調促進空氣對流,維持肌膚舒爽。洗澡後,在皺折處使用痱子粉、痱子膏或清爽乳液,凡士林較油膩,應避免使用。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採訪整理:記者甯瑋瑜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生5天 女嬰噴乳下體出血

憂塑毒致性早熟 醫:應荷爾蒙殘留

2011年 07月11日

【沈能元╱台北報導】一名出生五天的女嬰,竟下體出血、雙乳噴出乳汁,被嚇壞的媽媽連忙帶她就醫。

醫生檢查後表示,初生的女嬰體內仍殘留母親的女性荷爾蒙,因此在滿六個月大前,都可能會出現噴乳或陰道少許出血的假性月經症狀,這都算是正常現象。

新生男嬰亦恐噴奶

收治個案的新竹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盧英仁受訪時表示,這名產婦頭一次當媽媽,抱著女嬰來就醫時神情慌張,她自述懷孕時,吃了不少益生菌,懷疑產品遭污染,因此吃進不少塑化劑,才讓女兒「性早熟」,出生五天就噴乳且月事來潮。
經檢查後,盧英仁認為女嬰很健康,且噴乳、陰道出血症狀,都與性早熟無關,而是體內還殘留著母親的女性荷爾蒙所致,而初生女嬰的陰道出血,又稱為假性月經,並非真的月事來潮。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中明表示,新生兒因先前在母體「住」了近十個月,出生時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都會較高。

除了女嬰會噴乳、有假性月經外,新生男嬰也可能有噴乳情形,但這些症狀都會隨著女性荷爾蒙逐漸消退而消失,不需要治療。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3重點 防嬰兒猝死

2011年 08月25日  

逢百年結婚潮加上明年是龍年,預估將提高嬰兒出生率,婦產科醫師陳東洋昨(24)日表示,除了懷孕產檢注意胎兒健康,產後更要小心照顧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產婦坐月子期間,宜掌握避免傳染疾病、防先天性疾病、正確照顧3個重點,遠離嬰兒猝死危機。

陳東洋醫師表示,傳染疾病分垂直、飛沫、接觸傳染,垂直傳染如愛滋、梅毒等產檢時會發現,產後應注意是有無併發症;飛沫與接觸傳染多發生在親友探視嬰兒時,可能引發感冒、肺結核、腸病毒等,應戴口罩、勤洗手,勿多人一起探視嬰兒。若胎兒有先天性疾病,猝死機率也較高,產後最好由專業醫護人員照顧。

選坐月子中心較佳

照顧不當也是嬰兒猝死原因,如棉被蓋到嬰兒口鼻可能呼吸中止,棉被裹住嬰兒、勿過鬆並避免趴睡。餵奶時嬰兒嗆奶要立刻停止餵奶,並輕拍嬰兒背部助奶汁流出。

在家坐月子者懷孕時要多吸收產後相關資訊,或是有經驗親友幫忙,並注意衛生。若經濟狀況許可,選坐月子中心較佳,除了產婦能放鬆休息,嬰兒有異狀也有專業人員協助,選坐月子中心最重要是嬰兒室環境,嬰兒床間距60~80公分,以防群聚感染,護士與嬰兒比例在1比4或1比5,也要注意是否有新生兒科醫師、婦產科醫師等專業人員定期駐診,才能確保母親與嬰兒的健康。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07月24日  

Q:女兒6個月習慣自行翻身、趴睡,但聽說趴睡有窒息危險,可在旁圍大毛巾等禁止她趴睡嗎?

A:不少家長希望寶寶頭形漂亮,讓其趴睡,但新生兒或嬰兒生理未成熟,俯臥睡姿易致血壓下降,增加猝死風險美國兒科醫學會便明確建議不要讓未滿周歲寶寶趴睡,而應仰睡,寶寶側睡時,恐自行轉為趴睡,也不建議側睡。

枕頭選吸水材質

若寶寶還不會翻身,不要讓其趴睡,以免沒有力量翻回來。若寶寶已經會自行翻身,窒息風險降低,但是切勿在寶寶旁邊放置大毛巾、填充娃娃、或是厚被子、過度柔軟的枕頭,否則嬰兒仍有窒息危險。另外,枕頭不要選不吸水的不織布材質,以免寶寶不小心轉為趴睡時又流口水,不吸水的枕頭恐阻礙呼吸。

諮詢專家: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張明裕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04月26日 Array  

小兒科醫師黃昱霖說門診常碰到家長因幼兒感冒、咳嗽遲遲不好,帶去就醫才知有氣喘,常吃驚問:「醫師,我的小孩都不會喘,怎麼會是氣喘?」他解釋,學齡前幼兒氣喘發作時,呼吸道咻咻聲較難察覺,需用聽診器才聽得到,喘的症狀較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如早晚咳較厲害、稍跑跳就一直咳,或咳嗽症狀持續1~2周等,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上述徵兆應注意,很可能氣喘在作怪。

多在學齡前發作

不同過敏疾病有其自然進程,黃昱霖醫師指出,皮膚過敏多在出生1~2個月內出現,而氣喘多在3~7歲出現,國內一份針對基隆地區學齡前兒童過敏狀況調查,發現9.9%確診有氣喘,66.5%在入幼稚園1個月內出現氣喘,顯示氣喘兒多在學齡前階段發作,尤其3~4歲,不過家長不用太擔心,及早發現孩子氣喘,及早控制、治療,有6成可痊癒,3成可獲良好控制。

中醫治療應為輔

黃昱霖醫師表示,治療氣喘兒多採吸入型類固醇,其劑量低、副作用少,國外研究就發現,長期用吸入型類固醇的氣喘兒,身高與一般健康兒童並無分別,家長不用太過擔心。另有些家長會帶氣喘兒接受中醫治療,中醫師林東毅表示,中醫療法有助緩解氣喘症狀、改善氣喘體質,如三伏貼、補氣中藥材、針灸合谷穴等,跟西醫並不衝突,不過他也強調,仍是要繼續西醫治療,尤其氣喘症狀較為嚴重時,還是以西醫治療為主、中醫為輔較佳。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 06月02日  

Q:人說七坐八爬,但8個多月大女兒雙腳常縮著,根本沒學爬,是否可能有問題?

A:人有差異性,有些孩子,沒有經過爬的過程就直接會走,因此,8個多月的幼兒還不會爬,不一定有問題。但是,這個幼兒的雙腳常縮著,較令人擔心的是有腦性麻痺的問題,如果這名幼兒腳是縮著,但還可踢來踢去,相對比較沒問題。

可比對成長里程

家長可觀察比對兒童健康手冊中的成長里程資訊,像是4個月大時頸部可直挺、5個月大時應會翻身、6個月大時,玩具會由一手換至另一手、7個月大時會坐,如果孩子之前成長發育都正常、沒落後同儕,8個月大時還不會爬,應不用太過憂心,可先再觀察1個月;但若有疑慮,可帶往兒科門診進行評估。

諮詢專家: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