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oom公告
感謝願意分享文章的各位版大.幼兒早期教育推廣園地.各大報章雜誌.***

目前分類:情緒反應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關於大腦與情緒的關係,仍有許多謎題待解,但根據目前的許多研究都發現,教養方式會影響情緒的反應,促使腦部傳輸路徑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表現。也因此,EQ可以透過練習提升改善,比IQ更具可塑性。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指出,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3/09  

阿乖出生後就一直和我住在娘家,平日我當班時,負責照顧他的就是辛苦的外婆,和表姊小郁婷情況一樣。

但是相較於表姊,阿乖的「分離焦慮」來得比較早。

醫學上對「分離焦慮」的說法是-當孩子離開父母親或親密的照顧者時,所出現的負向情緒表現。

就一般的發展時序來看,6~8個月大的寶寶再與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分開時,會感到不安、擔心、無助、沮喪、悶悶的情緒,或是特別黏人、特別愛哭,甚至特別固執,希望照顧者能留在身邊的行為表現,這都是出現了分離焦慮的訊息。一般來說,隨著寶寶年齡的不同,其分離焦慮的徵狀表現也會略有不同。這種對分離的焦慮感受,大部分會持續到2歲半至4歲之間而慢慢淡去。

面對小孩的「分離焦慮」,你會怎麼處理呢?

阿乖的成長過程中,分離焦慮的狀況出現在一歲三個月左右,狀況就是特別黏人。要上班的時候,他總是黏人,哭著要我抱、要和我ㄧ起我心軟著安撫他,卻被老媽駁斥,她總說要我別管阿乖的情緒,騎車上班去就是了我試了幾日,根據老媽的實況轉播是我離開沒多久,他的哭泣聲就會停止是小孩習慣欺負當媽媽的嗎?可我想來想去,這樣的行為實在很不妥!

雖然他的哭泣聲停止了,當下他的情緒是否得到安慰是我不能預測的。說真的,我害怕他積壓太多負面的情緒,影響他的人格正常發展。後來,我沒再順從老媽的建議,私自做了一個決定。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2/20 19:17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0日電)有些保母、父母因壓力大又受不了嬰兒哭鬧而導致悲劇時有所聞。醫師今天表示,嬰幼兒哭鬧可從身體語言觀察,例如想喝奶時嘴巴會有吸奶嘴型,若排除所有原因仍哭鬧,應送醫檢查。

嬰幼兒常因身體不舒服等原因哭鬧,而過去也常出現保母、父母可能因經濟壓力大等因素,受不了嬰幼兒的哭鬧聲,而對嬰幼兒做出脫序行為,甚至導致嬰幼兒受傷、致死事件。

馬偕醫院小兒科部資深主治醫師李宏昌受訪表示2、3歲以上幼兒哭鬧主要是鬧情緒,但只要父母親安撫、轉移注意力,多半都可舒緩他們的情緒。

李宏昌說,1歲以下的嬰幼兒哭鬧不休,其實照顧者可以從嬰幼兒身體語言歸納出原因,例如想喝奶時,嘴巴會出現吸吮動作;上大號時臉部會漲紅甚至皺眉;尿布濕時腳會伸展伸直。 

若嬰幼兒肚子餓、尿布濕了、冬天衣服穿太多不舒服,因其不會表達,會以哭鬧方式傳達。李宏昌說,當嬰幼兒哭鬧時,父母、保母應先觀察身體語言,通常不舒服原因排除,哭鬧情況會緩解;若情況沒有改善,可能就是身體病痛導致不舒服,應趕緊就醫檢查,找出病因。 

開業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受訪表示,不少保母、父母一聽到嬰幼兒哭鬧,就會抱著孩子搖晃,希望安撫情緒;但周怡宏說,若大人情緒也不好,很容易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愈搖愈哭,大人情緒愈糟,最後出現暴力行為。

周怡宏說,要引開嬰幼兒注意力,安撫情緒有很多方法,不一定是搖、晃、拍,他建議可以利用聲音、玩具視覺吸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他提醒當大人情緒也受到孩子哭鬧影響時,最好把孩子先交給可以信賴的人協助照顧,避免因一時情緒不穩,引發無法彌補的傷害。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林明佳
諮詢/奇美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 蔡友謙


哭‧寶寶唯一的溝通語言
  新生兒一整天的活動不外乎是進食、排泄、睡覺和探索環境,而「哭」是寶寶與外在世界溝通的唯一語言,寶寶用哭來表達某種特定的情感或需求,於是尿布濕了就哭,肚子餓了也哭,想睡覺也要哭,想要抱抱…不用說也是哭就對了,讓人懷疑眼前這個寶貝簡直是「磨娘精」來的!
 

  

 根據「哭泣曲線」(the crying curve)顯示,寶寶出生後的2~3個禮拜,哭泣情況會開始增加,於第6~8個禮拜達到高峰,然後在第12個禮拜之後會慢慢減少,一般而言,1~3個月大的寶寶處於哭得最兇的階段,而且常常沒來由的突然哭泣(即找不到哭泣原因),不管家長如何安撫可能都沒用。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小孩,首要先了解小孩,在不同的階段小孩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與表現,了解小孩才能用更恰當的方式跟他們溝通,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 

Part 1 嬰兒期

情緒 是雙向而非單向的表現

爸媽們,你們了解何謂情緒嗎?不只大人有情緒,其實從寶寶出生來到這個世界,當他開始與人、環境接觸,就會逐漸展現出各類型的情緒。因此,情緒的表現行為並非單方面的,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鍾秀足認為,情緒與互動其實是同時發生的,而且與社會互動相關。由此可知,當外界給予什麼樣的刺激,就會引發出寶寶不同的情緒,因此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當寶寶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時,就會激發生理的行為反應,展現於表情或動作中,像是哭、笑,也是一種最基本與生俱來的本能。此外,鍾秀足心理師指出,情緒的發展會從最基本的喜怒哀樂,進而延展到複合式的情緒,像是罪惡感,就融合了快樂和害怕的感受,而寶寶在一歲之前的情緒發展歷程,謝明慧心理師表示大致如下:

 

◎ 0~2個月:基本上與外界的互動能力不高,反應較為原始、單純,情緒的表現以生存本能的表現為主,哭泣通常是表達自己餓了、冷了。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