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瑜伽老師LULU 與兒子邊玩邊訓練

2011年 12月20日報導╱張雅淳 攝影╱王永村

 

少子化讓父母更注重孩子的教育與學習,職能治療師柯嘉姿表示,訓練孩子的感官統合如加強視覺、聽覺專注力,可增加學習效率,5歲後孩子口語表達、思考能力已發展,這階段較適合訓練。

臨床心理師范盛棻表示,孩子專注力不佳,家長要持正面態度鼓勵並藉遊戲與孩子互動,在玩樂中訓練感官統合。

此次特別邀請瑜伽老師LULU與她5歲的寶貝兒子樂樂一起邊玩邊訓練專注力。


柯嘉姿治療師表示,5歲後的孩童較能同時處理視覺、聽覺訊息,因此較建議5歲後的孩子藉由一些結合視覺、聽覺遊戲來加強專注力。

范盛棻臨床心理師表示,若想加強5歲前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可先從增加自身知識著手,多閱讀相關書籍,藉此了解如何從日常生活的簡單事物中,加強孩子的專注力,例如訓練坐在椅子上的時間愈來愈長等,讓孩子注意力愈來愈集中。 


 

先了解

 

 

是否常漏字

柯嘉姿治療師表示,家長可多觀察孩子閱讀時是否有漏字或跳行情形,若常發生代表孩子可能視覺注意力不夠集中,但每個孩子成長速度不同,建議先至復健科評估。

 

總是講不聽

家長常責備孩子講不聽,有些因聽覺注意力不佳而只聽到部分內容,3歲約可聽清楚1個簡單指令,之後隨年齡漸增加到2、3個以上,可以此觀察孩子聽覺專注力是否良好。


 

這樣做

 

 

先訂出目標

要訓練孩子視聽覺專注力,首先要先訂出一個目標,如家長在意孩子閱讀時會漏字,就先訓練孩子一邊閱讀一邊念出來,逐漸改善漏字情形後,再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訓練選擇性

接著訓練選擇性專注力,從一堆東西挑出指定物品,如播放數字1~10音樂,要孩子聽到2時拍手,或從不同色玩具中挑出白色,當錯誤率變低、不出錯時,再進入下個階段。

 

父母多鼓勵

在訓練專注力的過程中,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創造一個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若孩子表現不佳也不要斥責,以免孩子因而感到失落,反而讓學習效果更差。

 

可分配訊息

最後是分配訊息,要同時處理不同訊息,如眼前有許多玩具包括小豬玩偶、吸鐵玩具等,可要求孩子同時給小豬玩偶以及黃、白色的玩具,訓練孩子一次處理很多指令。

 

增加持續度

訓練專注力要從持續度著手,如孩子玩遊戲沒耐心,可先要求孩子玩一樣玩具至少30秒,達目標後延長時間,直到孩子玩的時間愈來愈長且穩定,就可進入下個訓練階段。

 

遊戲中學習

也可從遊戲教材中訓練,如滿是紅、綠點圖案中要孩子按順序講顏色,同時訓練視聽覺。

柯嘉姿治療師表示,這類教材需兼具口語表達與思考能力,較適合5歲以上孩童。
出自《視聽覺專注力遊戲,讓孩子更專心》一書。
 


 

專家說 

 

多看多說話

職能治療師 柯嘉姿
家長平時陪孩子閱讀時,可多要求孩子邊看邊念出聲音來,可藉此訓練試聽覺注意力,也可幫助孩子進步。

 

多從旁協助

臨床心理師 范盛棻
若孩子專注力不佳,例如上課經常忘東忘西等,家長可多從旁協助,例如多口頭提醒、或寫在筆記本中提醒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mi 麻麻 的頭像
    Rumi 麻麻

    Child Room

    Rumi 宅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