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 Room公告
感謝願意分享文章的各位版大.幼兒早期教育推廣園地.各大報章雜誌.***

目前分類:親子教育&學習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聽到一個故事非常感慨,請各位父母務必要注意阿! 有沒有把寶貝寵壞了!!!

有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從小寶貝被爺爺奶奶疼愛,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像公主,所有的事都像有傭人幫忙處理好一般,媽媽就算想教寶貝做做家事,也會被爺爺奶奶罵,以致於媽媽也不敢叫寶貝做事了。結果寶貝長大後不會做家事,有公主病,什麼事都覺得理所當然,家事不會做也是理所當然,有人服務也是理所當然。延續昨天放不下的話題,爺爺奶奶的寵愛也會影響寶貝的人格成長,父母的寵愛更會讓寶貝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阻礙了寶貝的學習成長。寵愛小孩是正常的,但是寵愛要有方法,正確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有好的品格,寵愛會奪取孩子的學習權利,請各位要多加注意了!

現在很多草莓族甚至奶昔族都是被父母寵壞的結果,父母的愛讓小孩變得脆弱,容易因為一點挫折而放棄,因為從小都沒有挫折過,所有的挫折都會因為父母的疼愛而被檔掉,讓孩子不懂得從挫折中學習,不知道父母們是否可以為了小孩放下對孩子的溺愛? 大家忍心嗎? 請大家多分享!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很重要的環節,但是到底要如何訓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今天翻書翻到親子天下楊俐容專家提到,父母需要體認孩子慢慢長大了,不管父母多習慣都要學習放手,心才會慢慢放下,放手不是不管,而是陪他走過那些歷程。我想很多父母會遇到很多與孩子之間的問題,他有一些建議我覺得不錯,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和孩子協商並共同解決問題:

1. 協商:找出共同目標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3/27 04:11  

文/柯曉帆

 「大家玩的遊戲,我都不會…。」「我不想要當鬼,不玩了!」「為什麼下課都沒有人跟我玩?」脫離了父母的保護傘,孩子開始探索世界,建立同儕關係。從扮家家酒、追趕跑跳碰、到「老鷹抓小雞」。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輪流等待、理解規則,學會讓自己在挫折中冷靜,享受玩耍的快樂笑鬧。

遊戲在孩子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同年齡階段的遊戲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協助孩子探索、觀察這個世界,並且學習在玩樂中,分享情緒,與他人建立情感與關係。

此外,孩子也要在遊戲中,設立人與人間恰當的界線,學習與他人合作,化解衝突,並接受輸贏。父母可多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教導孩子參與團體遊戲,以提高兒童掌握遊戲規則的能力。

人際互動技巧可以從學齡前開始訓練,父母可以透過以下的方法,引導孩子練習輪流與等待,增加挫折忍受度,以及與同齡玩伴遊戲的經驗:

在家中鼓勵輪流與等待的好行為,可以透過簡單的遊戲(如堆積木、扮家家酒),練習「你一次,我一次」「你一口,我一口」等輪替規則。若孩子順利完成活動,可以給予口頭鼓勵或喜歡的食物做為獎勵。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朋友害怕看牙醫的原因不外乎

1.對於未知的害怕:

看牙前,先觀摩過哥哥姊姊看牙醫,減少恐懼。

2.家長威脅恐嚇或是不愉快經驗:

 家長威脅孩子「要是不乖就要帶他看醫生」,或是告訴孩子「過往看牙醫很痛的經驗」。家

 長應該在帶小朋友到牙科看診時先給予心理建設,用鼓勵的方式,使小朋友心理上先對看牙

 產生正面印象。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3/19 04:11

文/陳玟玲

 俗話說:「愛之深、責之切!」但是深愛一個人,一定要深深責備嗎?

醫院大廳領藥處的椅子上,坐著一對母子,大廳裡,幾乎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在這對母子身上;只見擁有俊秀臉龐的大男孩低著頭,不發一語,任由坐在一旁的媽媽不斷對他咆哮、指責,甚至出手推打;好不容易終於領到藥了,從藥師手上接到藥袋後,男孩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潸潸落下,帶著落寞、黯然的身影跟在媽媽的後面離開醫院,此時的媽媽仍未停止她對孩子的數落。

現代父母在少子化的環境下,對子女的期盼及保護相較於過去孩子多的社會,期盼更多、更大,保護更是「滴水不漏」,因此,孩子相對也承受較多的壓力。

如同這位大男孩,因生病而讓母親的期待落空,母親表達關心的態度由鼓勵漸漸變為指責、批評與排斥。令人不捨的是,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下,愈來愈沒有自信、自卑、退縮;幾年下來,在門診候診區,總是會見到這對母子同樣的互動景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過大的壓力與期盼往往會成為壓倒這群「龍鳳」的最後一根稻草。

Rumi 宅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會從靠坐慢慢變為可以獨坐了,這時寶寶不僅可以抓東西,而且可以左右換手,會用兩手拿不同的玩具,開始會用玩具對敲。

這個階段寶寶進步很大,總是給爸爸媽媽帶來很多的驚喜。但是在寶寶樂在其中獨立把玩時,不少家長卻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干擾孩子獨立的“工作”。殊不知,您的教師角色寶寶並不喜歡,而且會影響他們日後的獨立性和專注力。

專家指出,有些孩子總是需要家長陪著玩,離開就不樂意,這種黏人的性格並非他們與生俱來,而是家長不經意的行為造成的。

在許多家庭中,總是習慣寶寶身邊一定要有人陪,媽媽沒空,奶奶或保姆陪,這種身形不離的模式,使孩子習以為常,等孩子大一些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獨立了,而孩子卻恰恰不適應獨立的環境了。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學習一些才藝特長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的孩子反覺得是一件負擔,孩子如感到是負擔,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當,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家長在送兒童去學習的同時,還應尊重兒童自己的興趣。而且,家長還應根據兒童生理髮展的特點,理智地選擇學習時間。下面給各位家長提供了一些建議性的資料,以供家長參考。

一、學小提琴的適齡期

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樂,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幼兒來說,過於勉強。因此,建議學習小提琴的年紀為5~6歲較適當。

二、學鋼琴的適齡期

Rumi 麻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